写在前面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位明年即将毕业,最近刚参加完校招的同学写的。

他的名字叫赵越,来自东南大学信息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

现在经常会有提到“offer收割机”这个称谓,用来形容那些offer拿到手软的牛人。我想,应该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能力和品行都没话说,简历堪称完美,各项比赛获奖情况列出来一张纸都写不完。在校招期间,他获得了华为、中兴、招商银行等各大公司的青睐,都竭力邀请他加入。最终,他选择了华为的offer。

这篇文章,是他介绍自己参加校招、做出选择的心路历程。我觉得写得很不错,发给大家,相信一定会对正在参加校招、将来要参加校招的同学有所帮助。

求职季,痛苦的发现之旅

求职季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所有人都会面临着从学生到职场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是痛苦的。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内心里最看重的是什么?这个过程就是对自己的一个定位。

如果按照我们的专业路线主流趋势,我应该很大概率是会去做一个研发工程师,继续朝着通信方向的偏硬件偏物理层的方向发展。其实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踏踏实实搞研究,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的职业,什么都不用多想。

可偏偏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对太多东西充满了好奇,不甘心做一个研发工程师。

这样一来,难题就摆在我面前——

除了技术研发,我还能做什么?如何给自己定位?

我问过很多人,发现问的人越多,反而越迷茫。而且,别人告诉你的东西毕竟是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

于是,又是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直到后来,我发现其实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给自己定位。

自我定位的方法

首先,就是问问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类型的工作?

其次,看看自己的条件,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的专业背景是否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当你想清楚前两个问题后,我觉得你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了。

最后,还要考虑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人是社会的,所以我们要考虑: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发现这三个问题的交集,你的定位也就基本完成了。

我发现,其实很多人考虑的都是这三个问题中的一个,少部分人可能会考虑到两个,这就导致了很多选择的问题。

比如,目前其实有很多风口行业,未来会指数级发展。这就满足了第三点,所以很多人冲了过去。然而,这些人中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同时,又是自己兴趣所在的人,多吗?显然不多。

即便是热门行业,最后活的好的还是位于这个行业头部的精英人士,其他人往往会沦为陪跑者。

如果只考虑第一点,也有一部分同学会考虑自己的兴趣。比如,我想去旅游,我想去国外看看。

但是,你不一定能把旅游变成养活自己的能力。同时,目前全球的机会点基本都集中在中国,这个时候去海外也不一定是个好的选择。

如果只考虑第二点,很多同学会选择自己可能最熟悉的事情。比如,像我们通信专业,硕士毕业那就是去华为中兴去做底层开发或者辅助博士做一些简单的算法。

我不是说这个选择不好,只是说,如果你自己本身就不愿意干这件事,那其实真的没必要。因为未来中国快速发展的风口显然已经不在传统的通信物理层上了,想踏踏实实做一名工程师还是去做偏应用的事情会更好。

我的自我定位

对于我自己来说,首先,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这个可以通过很多心理测评来协助发现,例如MBTI或霍兰德。

我通过测评发现,自己的职业性格是ENFJ/ENTJ型,职业兴趣是社会型(S)事业型(E)研究型(I)。

这个结果和我的自我认知是一致的,自己适合偏管理偏商业偏咨询偏培训的工作。这就让我排除了很多Offer,比如华为无线的DSP开发的Speical Offer,中兴基带的蓝剑,爱立信的5G开发SP,还有一些小互联网公司的软件开发Offer。

其次,我的能力在哪个方向上呢?

这些年我做了很多学生工作,积累一些能力和经验。技术能力方面,虽然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做的东西很杂,但还是蛮多的:做过无线算法,做过物理层开发,看过通信协议也搞过Linux编程,做了B5G的项目也对网络层链路层有所涉猎… 但由于自己是硕士,去研究所的话感觉不太合适(研究所里搞技术,博士学位很重要)。所以我排除了航天5院总体部、中电14所总体部的工作。

最后,看一下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个反而比较容易判断。

我参考了十九大报告,上面清楚写明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我来说,首先关注的是网络强国战略。

虽然国外短期内部署5G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中国之前一直处于追赶地位,这次终于有机会领先全球的时候,中国政府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再加上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这让我们有机会去输出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另外一个,就是金融科技领域。金融业在中国一直是个不成熟的领域,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毋庸置疑。不过金融业是个看背景看学历的行业,因此也不是谁进去都能发展的好的。

还有就是军工领域,这个对于崛起的中国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不过在进入体制内之前,要考虑一下自己适合不适合在体制内发展。

最终的抉择

到这里,其实自己就剩下了这几个选项:

  • 华为市场产品行销经理的Speicial Offer

  • 中兴蓝色经理人

  • 招商银行金融科技的管培生

  • 某几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

  • 研究所的管理岗

考虑到自己现在还不想在20几岁就因为求稳心态而进入一个上升比较缓慢的地方,因此,把研究所排除了。

至于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这个曾经是自己想去的一个工作。但自己暑假实习(腾讯产品培训生)后,发现产品经理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光鲜,加之各种原因,相关offer也给排除了……

从行业上看,最后就是从金融业和ICT行业中来做选择。面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我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进入ICT行业。

虽然这个行业很苦,但我还是愿意去尝试一下。

进入一个行业,当然是会想去这个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我读过华为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以奋斗者为本》,对华为的管理模式比较感兴趣,自己也想去亲自体验一下狼性文化。

因此,在中兴和华为之间,我最后选择了华为。

纳尼?就我一个人?!

当我做出这个选择后,我惊讶的发现——在我们信息学院的研究生群体中,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去做市场的岗位!

这让我不禁有一些担心……

这个时候,特别要感谢来自三个方面的意见:

1,来自在华为的直系师兄的意见,特别感谢丁师兄,柳师兄,以及刘师兄给我的建议,是他们坚定了我的抉择!

2,来自我的父母,很荣幸,他们很理解我支持我,从小到大不论我做出什么选择,他们都是一如既往地、默默地支持我。

3,来自我的女朋友,当我一度因为希望早点给她一个稳定的家而想选择稳定时,是她鼓励我、支持我,让我能够安安心心的去做未来要牺牲家庭时间的工作。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会撸起袖子加油干,向各位师兄看齐,成为一名胸怀世界,坚韧平实的华为人。同时,自己也即将进入社会,我也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儿子和男朋友。

求职小建议

最后,给出三条我求职经历总结出的经验:

1、不要为了钱而选择第一份工作。如果你不够热爱,即便是钱多一些也不会幸福,毕竟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2、不要把未来的困难拿到现在来解决。那样自会困住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例如房子,如果你非要考虑毕业就买房子的话,那只会让你选择去二三线的城市。

3、真正的安全感,是来自于内心而不是某种工作形式。

最后的话

“少有人走的路”,实际上是一本畅销书的名字,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

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我总是会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我无法肯定的是这条路会是什么样,没有人能说清楚。

正如「阿甘正传」里说的——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这条路注定是曲折的,但是,我选择,我无悔。

也许,这就是人生有趣的地方。

(全文完)

作者:赵越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赵越本人的公众号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记得帮我们转发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

作者 鲜枣课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