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春节期间,小枣君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日本,进行跨年旅行。
作为通信行业老司机,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当地的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网络体验。
国内手机号码直接开漫游,在日本就可以接打电话和上网。
以我的电信号码为例,有多种日包或月包流量可选,4日99元,或单日23.75元。
注意!!!这种流量包号称“流量畅享”,其实每天只有区区200MB,达量就会限速,是个大坑。
(还需要特别注意,有的手机卡不支持国际漫游,需要去营业厅更换SIM卡。详情可以问问运营商客服。)
日本通信市场的三大运营商分别是NTT DoCoMo、Softbank(软银)和au。
当地办卡稍微有点麻烦,且短期旅行停留时间不长,办卡意义不大。当地卡,价格也比较昂贵。
如下图所示,au运营商,5G不限量套餐,30GB封顶,每月大概要5000日元(人民币250元)。
这个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15天20G,也就100元左右,一般都够用。
经过验证,这种卡都是中国台湾中华电信的卡,在日本漫游使用,接入的是运营商au的网络。
通过软件可以看出,基本上以Band1频段(4G LTE)为主,2.1GHz。显示的logo是KDDI(au母公司):
中国电信的卡,漫游到日本,接入的是NTT docomo的网络:
淘宝流量卡在日本漫游期间,时而4G,时而5G,各占一半时间的样子。
本次旅行,经过了大阪、京都和东京三个城市。总体来看,5G覆盖率不是很高,和国内差距比较大。正常发朋友圈之类的是没啥问题的,看视频感觉还是不太流畅。
本来想做个测速,但几个测速APP(speedtest、泰尔网测)的服务器都在中国,测速意义不大,就没测了。
在日本,你日常可以看到的基站数量是远远少于中国的。即便是在商业区或景区,也不太容易看到基站。不知道是他们隐藏得好,还是基站数量是真的很少。
感觉日本基站天线的下倾角普遍不多,接近垂直了。不知道为啥。
最右边那个,国内很多老通信人肯定认识,是小灵通同款8通道天线。
相比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我看到更多的,是大量的八木天线、卫星天线,以及微波天线。
日本不愧是八木天线的“老家”(1920年代,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共同发明了这种天线,被称为“八木宇田天线”,简称“八木天线”),简直随处可见这种天线。
八木天线结构简单、增益高、方向性强,主要用于接收电视信号(属于DTMB,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偶尔也有无线电爱好者使用。80-90年代,这种天线在我们国内也是非常多见的。
我在日本还看到了大量的卫星天线(卫星小锅),也是服务于卫星电视信号接收。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很长的时间里,电视信号都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传播。
而我们中国国内的话,私自安装卫星电视是违法的。而且,很早我们就转向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路线,基本废弃了天台的电视信号天线。(其实信号还在,大家如果安装室外天线,也依然能够收看,但频道不多。)
日本的微波天线较多,我估计和当地工程施工较为复杂有点关系。微波施工比较简单,规避了线缆布放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看到很多铁塔都是这种红白色的油漆,看上去非常漂亮、整洁。
相比之下,日本的电线杆和飞线实在是太多了。不仅多,而且乱。
再说说室内宽带。我在大阪和京都住的是民宿,而且,在餐饮店,我也仔细留意了一下他们的宽带接入设备。
我发现,设备型号普遍比较老旧。民宿的宽带速率倒是还可以的,能有个几百Mbps。
NTT的,貌似是定制款
就说说新干线吧。新干线上,网络体验还不错,手机正常发图片或刷朋友圈还可以。进入隧道的话,一样抓瞎。
但新干线提供了高铁Wi-Fi,简单注册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网络也还不错。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日本的通信基础设施确实没有我们国内发达。5G网络覆盖率不算太高,但4G覆盖还算可以。
日本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他们其它公共设施一样,有很强烈的“年代感”。他们的设施普遍建设得比较早,但是因为建得早,所以老得快,现在就“显旧”。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基础设施很多都是这几年建设的,而且更新换代快,就显得很新。
发达的网络,会给社会各个行业带来支撑。仅从旅游业来看,日本的移动支付就远远不如中国。
一些旅游景点的商店,连锁超市,或者大商店,有多种支付手段,也支持支付宝和微信。但稍微偏一点的店,或者当地人的小店,就不行了,只支持现金(cash only)或信用卡。有的甚至信用卡都不支持。
这对我们中国游客来说,很不习惯。我在旅行过程中,经常口袋里就会有大量的找零硬币,非常麻烦。
每到这个时候,我和家人就会感慨,还是国内的移动支付最为方便,一个手机走天下。
好了,以上就是我这次日本旅行对当地通信网络的一点感受。仅代表个人意见,去的地方不多,也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