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在我们通信行业里,一直都有这么个说法——通信标准如果是单数,一定失败,如果是双数,一定成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1G、3G这样的单数通信标准,都失败了。而2G、4G这样的双数标准,都成功了。

于是,人们就总结出了这么一个有点“宿命论”的规律。并且有人将这个规律,套在即将到来的5G身上,认为5G的宿命一定是走向失败。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这条规律的背后,是科学?还是巧合?5G真的会掉入这个怪圈吗?


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表达一下个人看法。


5G真的会失败吗?

确实,自从移动通信诞生以来,单数失败,双数成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最早的1G,诞生于1978年左右,是摩托罗拉和贝尔实验室最先搞出来的。这一代通信系统,是模拟通信系统,抗干扰性差,语音质量也差,加上价格昂贵,所以基本上没有被大范围推广。


1G手机(大哥大)

后来,针对1G的缺点,通信工程师们开发出了采用数字通信技术的2G,用以替代1G。2G在20世纪90年代初投入使用,迅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被广泛用于各个国家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

我们国家,也是在这一时期,利用2G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全国移动通信网。大部分老百姓,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移动通信,逐步用上了手机。


诺基亚功能机,是我们很多人的第一部手机

而3G又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

准确来说,是2000年。那一年的5月份,ITU(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并写入了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不过,3G的命运非常坎坷,可以说是生不逢时。


大家想一想,那个时候,国际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美国互联网泡沫和科技泡沫破碎,引发了全球科技企业的倒闭潮,通信行业也未能幸免。

在那一时期,很多通信企业受到影响,业绩暴跌,举步维艰。


3G当时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支持,有的国家没钱建,也有的国家建了之后没人用。全球通信行业都陷入了对3G存在价值的思考,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充满了怀疑。

当时我们国家的3G策略,就是等待。一方面希望技术更加成熟,产业链更加成熟(尤其是TD-SCDMA),进而降低建网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受国外的影响,所以迟疑观望。

这一等,就是八年。


到了2008年,也就是北京奥运那年,中国才正式发放了3G的牌照,进度远远落后于国外。

拯救3G的,是乔布斯2007年推出的iPhone。此外,还有谷歌公司2008年推出的安卓。iPhone和安卓系统的出现,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也引爆了人们对手机上网的需求。


通信行业的大救星,史蒂夫·乔布斯

在手机数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之下,3G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顺其自然地,4G LTE诞生了。

LTE的100Mbps级带宽,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手机移动上网的速率要求,不管是聊天、游戏、还是视频、音频,都完美支持。


于是,LTE得到了运营商和用户的全力支持,成为现在最为主流的移动通信标准。

以上,就是1G/3G失败、2G/4G成功的大致过程。


可以看出,每个通信标准成功和失败的背后,是有深厚的时代背景的,并不完全是技术本身的先进或落后决定的,也不是个别国家、企业或利益集团决定的。

那么,即将到来的5G,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被炒得火热,名字叫《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该文作者提出,“5G在技术上并没有进步,需求是虚构的,所以必然是要失败的”。可以说,这是给5G浇了一大盆冷水,引起行业内外一片惊愕。


其实,对5G的质疑一直都没有中断过。连华为任教主都说过,“5G实际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 “实际上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虽然教主后来改口,又唱兴5G。


我认为,目前全社会对于5G过于追捧,缺乏理性。人们对5G的期望值过高,将不利于5G的健康发展。

我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5G的很多特点,例如高速率、低延时、海量连接,目前来自用户的需求场景非常有限,能用到的地方很少。

没有需求的技术是没有前途的。5G虽然号称做到了全面融合,虽然有强大的指标参数,但很难迅速替代任何一种现有通信技术。


未来一定是多种通信技术并存,共同发展的。


目前可用的通信技术,蜂窝通信的包括2G/3G/4G/5G/NB-IoT/LoRa/eMTC等,短距离的包括Wi-Fi/蓝牙/Zigbee/Zwave/NFC等,此外还有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有线通信等等,每项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针对优缺点,就有对应的用武之地(适用场景),很难说谁可以彻底消灭谁、替代谁。

前几年,我认为5G会替代Wi-Fi,后来我发现这个不太现实。虽然5G在速率上可以赶上甚至超过Wi-Fi,但成本上却很难打败Wi-Fi。


按目前的商业模式现状,就算5G流量可以包月不限量,月租却少不了。就算没有月租,5G通信模块的价格,短期内也不太可能比Wi-Fi更低。就算没有流量费、没有月租、模块成本也足够低,还要考虑用户的隐私需求,用户愿不愿意让自己的数据流经运营商,也是个大问题。


再则,现有Wi-Fi终端这么大的存量,也不是短时间说废就能废的。

同样的例子,还包括NB-IoT和LoRa。


很多企业不愿意使用运营商的NB-IoT网络,而选择LoRa,选择自建网络、自建基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成本和数据隐私。如果使用NB-IoT,虽然看似节约了建网成本,但模块使用是长期的,这个流量费用和月租费用也是长期的。而且,数据是流经运营商的,企业对此非常敏感。


LoRa不依赖运营商网络

即使是移动通信内部,也存在技术之间的互补。4G和5G存在互补,NB-IoT和eMTC存在互补,即使是老态龙钟的2G,目前也承载了大量的物联网终端,为啥呢?价格便宜信号好啊!

所以说,5G的发展过程,势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这个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并不是技术够不够强的问题,而是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否成熟的问题。或者说,限制通信技术发展的,不是技术本身的指标,而是需求方的环境和土壤。


这些年大家都讨论消费升级和降级,其实,通信就是这样,个别企业进行了消费升级的尝试,并不代表整体环境已经具备了消费升级的条件。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消费(通信)升级的欲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成本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员工能力、商业模式,根本不具备消费(通信)升级的条件。即使是强行升级,也可能是形象工程,难以维持,最后成为摆设。

虽然现在经常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时代、智能时代,但我认为,我们还处于数字时代的早期阶段,99%以上的数字潜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数据是永恒存在的。不管是人,还是物,本身就在不停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有能量、有价值。在没有通信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这些人或物,就是数据孤岛


包括5G在内的所有通信技术的存在意义,其实是打通数据孤岛。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也被称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我们有了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但是事实上,各个行业之间,各个国家地区之间,信息化程度的差别是巨大的。有的高新技术行业,数字化比较彻底,甚至摸到了智能化的门槛。也有的行业,可能才刚刚机械化起步,甚至仍然停留在手工阶段。


生产线工人

目前,我们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口,通信技术的作用,就像血管和神经一样,帮助无数的末梢节点,更好地交换数据、共享数据、融合数据、利用数据。如果能更好地掌控这些节点,将帮助它们成为更强大的生产要素,从而驱动生产力的提升,增加生产效率,提高收益和利润。

按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就是——赋能

我一直都坚持认为,虽然5G是一个关注热点,通过这个热点会更有利于宣传和推广,但实际上,与其叫5G赋能,更准确来说,是物联网赋能。

目前已有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可以覆盖80%以上的需求。而5G,与其说是雪中送炭,更像是锦上添花。如果现有物联网技术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算是5G来了,也很可能解决不了。

物联网打通数字孤岛,从而为生产力提升创造条件。如何利用物联网带来的赋能,优化现有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思考和探索的。


现在都是设备商和运营商在为企业推方案,其实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思。企业的痛点在哪里,效率瓶颈在哪里,当然是企业自己最清楚。

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半导体技术的成熟,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数字化。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帮助云和端共同成为更加紧密的系统。同时,为大数据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数据就是沉睡的金矿,物联网就是矿车,云计算就是矿石加工厂。

目前这个挖矿系统是人在运作,一旦AI人工智能加入,更是加上了倍增器,将会爆发的潜力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发展顺序应该是: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物联网化、大数据化/云化、人工智能化。现在很多例如“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充其量只是到了物联网化和云化,连大数据化都还没到,更别提人工智能化。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虽然大家都很急,但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与其拔苗助长,强推5G,不如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制约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升级。


我个人觉得,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认知水平,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产业链的成熟,人工成本的高低(老龄化的进度),还有相关具体技术在性能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等等。

总而言之,我认为5G的成败并不重要,物联网的成败才是关键。

纵观1G-4G,与其说1G和3G是失败的,更应该说1G和3G是先行者,是抱着牺牲目的而前进的探路先锋。1G带来了移动通信零的突破,尽管它不完美,但它给人类展现了手机的方便和乐趣。3G带来了手机上网的突破,尽管它生不逢时,但它打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窗户。1G和3G,为2G和4G的成功铺平了道路。我们是不可能跳过1G或3G,直接进入2G和4G的。

5G同样是如此。不仅是5G,包括NB-IoT和LoRa,还有eMTC,蓝牙、Zigbee,也是如此,它们试图给我们展现“万物互联”的美好,但最终登顶的,很可能是6G、7G甚至8G。

该掉的坑你逃不掉,该交的学费你也省不了。我们总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裹足不前,就放弃尝试。

失败并不可怕,停止探索,才是真正噩梦的开始。


(全文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

作者 鲜枣课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