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到处都是R18冻结的新闻,小枣君也凑个热闹,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给小白科普一下,所谓的R18,全称是Release-18。它是通信国际标准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所推出协议标准的一个版本。
 
自从1998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3GPP组织每年都会开几次会,然后通过会议讨论(有时候还会PK、投票),推动协议标准的发展和冻结。所谓“冻结”,就是定稿,不能改了。冻结之后,产业界根据标准协议,进行产品研发和网络建设。
我们这些年来使用的3G、4G、5G,都是这么搞出来的。3GPP负责制定标准,ITU(国际电联)负责审核批准。
 
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是R15。后来的R16、R17,又对5G标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这次的R18,有点特殊。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5G-Advanced时代,简称5G-A时代(也被称为5.5G时代)。
 
小枣君之前在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R18、R19、R20,都属于5G-A阶段。再往后,就是6G。前段时间,3GPP第103次会议在荷兰召开的时候,明确了6G的时间点等细节(链接)。预计2028年底冻结的R21,很可能是6G的第一个规范。
 
6G时间点
 
3GPP的每一个Release,都会受到行业的关注,因为它代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为5G-A的第一个版本,R18所受到的关注度,自然也是不低的。
 
2021年6月,3GPP召开了R18专题研讨会,来自全球的各大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行业组织等60多家公司,向3GPP提交了500多篇R18版本立项提案。同年12月,3GPP在R18标准中分别在RAN和SA全会立项28个5G-A课题。
 
如今,三年过去了,R18终于迎来了冻结。
 
R18时间点
话说回来的,R18的冻结,说是大新闻,其实也就是走个流程。去年甚至前年,我们就知道,R18要在今年Q2(二季度)冻结。
 
3GPP每次开会都很低调。这次的第104次会议,是在我们家门口办的,开会时间和地点(6月17-20日,由华为主办,地点就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很早之前就确定了,但是媒体上都没有任何风声。R18冻结的消息,还是通过一个参会专家的自媒体发出来的。
 
会议时间(还没结束)
不管怎么说,R18冻结了(其实流程还没有彻底走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5G-A的技术和应用落地比标准冻结更快。
 
5G-A的一些技术和产品,早已经被部分厂商发布。也有一些产品,进行了试点商用。
 
例如,去年(2023年)年初的时候,高通就推出了首个5G Advanced-ready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X75和X72,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对R18的支持。而华为和运营商的5G-A合作,也已经是遍地开花。运营商的5G-A商用发布,上半年都已经好几次了。在国内和海外的很多地方,已经用上了5G-A。
 
这有点“先结婚,再领证的感觉,但没人在乎这个。
 
产业界迫不及待推动5G-A,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非常看重5G-A所带来的网络能力提升,以及新的应用场景。例如万兆下行、千兆上行、通信感知、无源物联、空天地一体、网络智能化等。
 
现在通信行业整体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我们需要新技术和新能力,去发掘新场景,刺激新需求,创造新收入。
 
对于R18的战略目标,我看到有媒体写了是“挖掘新价值,探索新领域,衔接下一代”。不知道是不是官方口径,感觉是高大上了一些,但都是一个意思。
 
5G-A的本质,就是“5G的创可贴,6G的敲门砖”。
5G-A作为5G的半代演进,针对5G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再次增强。简单来说,就是10倍。速率快10倍(万兆下行,千兆上行)、时延低10倍、连接数10倍、定位精度10倍、能效改进10倍。
 
除了传统通信指标之外,5G-A的创新性也远远大于5G。5G只是提出了“万物互联”,5G-A做了更大的扩展,在通信的基础上,扩展出了感知能力的应用,提出了通感一体化。它还拓展了针对千亿物联的无源物联网,也是5G时代没有想到的。
 
有趣的是,5G的持续演进,不仅做了加法,也做了减法。全功能5G速率太快,成本和功耗高,用户用不起,那么,反向裁剪,搞出了RedCap,更接地气,更受用户欢迎。这也体现了通信行业的思路改变,从盲目追求技术领先,回到了以用户为本。
 
值得一提的是,RedCap虽然现在经常和5G-A一起宣传,但从标准上来说,是R17版本推出的,并不是R18。R18推出了eRedCap,做了更深入的裁剪。因为RedCap的商用时间节点和5G-A契合,所以被业界视为5G-A时代的标志性技术之一。
 
除了改进5G之外,5G-A还肩负着给6G探路的使命。现在也有提出“6G技术5G化的说法,也就是将一些原本打算放在6G时代实现的技术,提前在5G-A里面进行落地。
 
NTN(非陆地网络)空天地一体化就是代表之一。还有因为AI爆发所带来的网络原生智能,现在看来也有大幅提前的趋势。RIS智能超表面,本来也是6G的,现在很多厂商都在展示、试点。(6G还有一个标志性技术太赫兹,现阶段好像动静不大,毕竟毫米波都还没搞明白。)
总而言之,我们能够看出,通信行业上上下下,心态都非常急。通信行业目前急需新的增长点,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吸引用户掏钱,是大家的普遍想法。
 
不管怎么说,技术终究是服务于需求的。拼命加班搞出来的技术,如果没有办法通过需求转换成营收,那么,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就无法改变。
 
需求和整个经济环境以及其它产业也有密切的关系。利空出尽,也许就会迎来利好。5G-A开启了新的五年。希望5G-A能够摸索出一两个成功的方向,等6G到来的时候,通信行业能够再度雄起。
R18冻结之后,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运营商的网络升级节奏、RedCap的生态发展、通感一体的试点情况(低空经济的推进情况),以及无源物联的技术验证。网络的智能化演进(网络数字孪生、智能体和大模型),新频段的开发和验证、以及NTN的发展(最近运营商有招标消息),也值得留意。
 
最后,附上3GPP R18的一些研究专题(来自官方,小枣君简单翻译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谢谢!
 
 
 
附录:
 
3GPP下有三个技术规范组(TSG):
SA(Service and System Aspects),负责业务与系统。
RAN(Radio Access Network),负责无线接入网。
CT(Core Network and Terminals),负责核心网及终端。
 
SA和RAN两个组针对R18的研究专题分别如下:
 
1、SA
 
1.1 SA2(系统架构和服务
XR(扩展现实)和媒体服务
边缘计算第2阶段
面向基于Al/ML服务的系统支持
面向5G第3阶段的网络自动驾驶实现
对专网的增强支持(第2阶段
网络切片第3阶段
5GC定位服务第3阶段
5G多播广播服务第2阶段
卫星接入第2阶段
基于卫星回传的5G系统
5G时间弹性和TSC&URLLC增强
IMS多媒体电话服务演进
个人物联网
5G系统架构第3阶段中的接入流量转向、切换和分流支持
近距离服务(5G系统第2阶段)
5G UE策略(第2阶段)
UAS、UAV和UAM(第2阶段)
5G AM策略(第2阶段)
RedCap(第2阶段)
5WWC支持(第2阶段)
面向服务功能链的系统启用
……
 
1.2 SA3(安全和隐私
通过无线接入的标识符隐私
SECAM和SCAS用于3GPP虚拟化网络产品和管理功能
任务关键安全增强(第3阶段)
面向RAN和SA特性的安全和隐私方面
 
1.3 SA4(多媒体编解码器,系统和服务
5G媒体,服务启用器拆分渲染
5G AR体验架构
5G视频编解码器
增强现实玻璃的媒体能力研究
XR会话服务
基于WebRTC的服务和协作模型
EVS编解码器扩展的沉浸式语音和音频服务(IVAS_Codec)
沉浸式音频服务(ATIAS)的终端音频质量性能和测试方法
5GMS增强(网络切片,低延迟,后台流量,5GMS上行链路)
进一步的MBS增强(免费广播,混合单播/广播)
 
1.4 SA5(管理,编排和计费
RAN网元的自配置、演进、自动化
网络级别,增强意图驱动管理服务
Al/ML管理,NWDAF相关的管理方面增强
监督发展、管理支持面向RAN智能化
网络切片配置规则、增强服务
基础管理体系结构
增强能源效率(5G第2阶段
网络片管理能力
专网管理增强
面向5G服务的关键质量指标(KQIs)
确定性通信服务保证
网络切片增强(第2阶段)
Nchf计费服务(第2阶段)
针对批发和零售场景的5G漫游计费架构
专网支持增强
时间敏感网络
 
1.5 SA6(应用启用和关键通信应用
MCX增强-MC基于5GS(5MBS,ProSe)特别组通信
MCPTT增强
铁路-网关UE,互操作
边缘应用架构增强
SEAL增强
融合位置,应用程序数据分析,应用程序层NW切片
V2X增强
UAS应用程序支持
5G消息
 
2 RAN 
 
2.1 RAN1物理层)
MIMO上下行演进
面向NR空口的人工智能(Al)/机器学习(ML)研究
NR双工操作方式演进研究
NR定位扩展和改进研究
NR RedCap终端复杂性/成本降低进一步研究
网络能源节约进一步研究
NR覆盖增强
NR网络控制中继器
NR动态频谱共享(DSS)
NR的低功率唤醒信号和接收器的研究
NR的多载波增强
 
2.2 RAN2(第2层和第3层无线资源控制
NR移动性增强
面向NR的XR增强研究
NR NTN(非陆地网络)增强
物联网NTN增强
NR支持UAV
Dual Tx/Rx MUSIM
面向NR和MR-DC的设备内的共存增强
面向NR的移动终端小数据传输(MT-SDT)
NR多播和广播服务增强
 
2.3 RAN3(UTRAN/E-UTRAN
NG-RAN体系结构和相关的网络接口
移动IAB
Al/ML面向NG-RAN的进一步增强 
关于NR QoE管理和对各种服务的优化的研究
关于gNB-CU的弹性增强研究
2.4 RAN4(无线性能和协议方面
进一步射频需求增强面向FR1)
NR 射频需求增(面向FR2),第3阶段
NR频率范围2(FR2)多Rx链路接收要求
关于NR和MR-DC测量间隙和无间隙的测量增强
NR解调性能演进
关于频带组合规范简化的研究
700/800/900MHz波段组合的增强研究
NR BS RF 需求演进
NR FR2 OTA测试增强的研究。
支持带内非共式EN-DC/NR-CA部署
增强型NR支持(高速列车场景,FR2
BS/UE EMC增强
面向NR的空对地网络(ATG)
NR支持用于FR1的小于5MHz的专用频谱
……
 
(以上仅供参考。针对重点的专题,后续有机会再专门撰稿介绍。)
 

作者 鲜枣课堂

发表回复